全球泛娱乐生态背景下 中日文化企业如何探索IP开发运营?
中经文化产业:近两年,大量日本漫画改编的作品进入中国,涉及到游戏、影视、舞台剧、艺人经纪及衍生品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中日两国法律制度、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引入日本IP如何进行本土化改编?怎样才能孵化优质IP?中日文化企业在IP开发运营上有哪些实践经验?参加12月7日“中日文化企业IP交流沙龙”的中日两国文化企业代表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文化产业领域掀起“日本风”
2016年以来,中国影视产业市场迎来了一轮日本IP引进、改编潮。
日本动画协会发布的《2017动画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19家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与海外签订了6639份合同,是2015年的1.5倍,中国以355份合同数量成为日本动画的最大买家。2016年有11部日本电影在中国上映,票房均过千万,其中有4部电影票房过亿,《你的名字。》以5.77亿元创下日本引进片新的票房纪录。
日本映像产业振兴机构常务理事秘书长市井三衛在此次沙龙上透露,2016年日本的动画制作商在海外的版权收入是大概是7700亿日元,而中国是重要的目标市场。
进入2017年,中国市场更是出现了《嫌疑人X的献身》、《深夜食堂》、《追捕》、《妖猫传》、《解忧杂货店》等备受瞩目的知名日本IP改编的作品。“中日之间在IP交流方面有很大的商业合作机遇。”市井三衛如是说。可见,中日文化企业交流的热潮显然还在继续升温。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中国市场对优质IP的需求。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对内容日益重视,但是由于国内IP原创力匮乏,加之国内大部分名气高、粉丝多的大IP都早已名花有主,所以很多文化企业将眼光转向海外IP。然而此前的“韩流”在近两年风头不再,中国对优质IP的缺口日益增大,于是同属于东亚文化区,文化背景相近、文化交流便利的日本文化企业成为很多中国文化企业合作的目标,且借助日本明星IP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对IP后续的开发更算是一种“有基本保障”、具有多元开发价值的选择。
二是日本IP“物美价廉”。此前日本松竹电影公司全球战略开发室高级经理三木学曾经公开表示:“日本小说和电影版权的价格很难一概而论,但几千万日元的价格范围还是合理的。”和此前媒体热议的《琅琊榜2》和《如懿传》1500万人民币一集的天价相比,日本IP的性价比优势确实更明显。
三是由经典漫画IP培育出来的“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开始广泛流行。据《2017微博二次元发展报告》显示,仅泛二次元用户已经达到1.53亿,相较与2015年增幅约为37.7%,占全国网民的20.9%。
AcFun内容中心总经理冯舒婷在沙龙上表示:“二次元人的人群画像主要是由95后87后组成,年龄是集中在15岁到30岁,不光是中学生小学生,还有大学生、年轻的上班族等,这群人的人群收入未必很高,但是他们的单体付费能力非常强。”随着中国二次元粉丝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二次元粉丝核心群体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二次元文化越来受到关注,中国文化企业对综合开发日本动漫IP的热情持续高涨。
全球泛娱乐生态下中国的IP运营模式
中国文化企业对国内外的IP竞争愈演愈烈,但在运营模式上却仍处在摸索阶段。快乐工厂CEO曾文龙表示,关于IP运营,目前两个相对成熟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日本是比较典型的制片委员会的模式,就是将平台、影视、动画、游戏、音乐、发行、广告、玩具等注资给注册委员会,注册委员会进行权益分配和收益分配。钱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是一种商业闭环的模式。
美国是比较典型的金融模式。美国的金融模式非常完善,有债权融资、完片担保、过度贷款、税收抵免、夹层融资、保险基金等各种各样的金融类产品来支撑整个IP的运营。
曾文龙认为,中国的IP运营逻辑既不像传统的日本式市场化的运营逻辑,也不是美国的金融模式,在目前阶段,甚至下一个五到十年之中,中国是“产业+资本并行的双螺旋”的模式。
对于IP运营,曾文龙表示,文化产业是轻资产、重资本,要具备细分领域的5种能力:
第一是IP获取能力,即首先要有具备拿到这个IP的能力;
第二是IP发行能力,拿到这些作品之后,尽可能把这些作品发行到相关的平台;
第三是IP营销能力,给IP的持有方提供一系列营销支持服务;
第四是IP转化能力,将一个作品从原始的小说或漫画形态转化成动态动画视频以及最后的互动游戏变现以及最后的商品等;
第五是IP资本化的能力,将一个IP、一个作品变成好的产品、好的商品,变成经济闭环进而变现。
中日IP交易火热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
虽然中日文化企业关于IP的交易、改编等热度不减,跟欧美相比,中日文化似乎隔阂不大,但中日IP交易火热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中日文化企业在IP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据中经小文了解,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国内或者与韩国企业交易IP、获得授权的方式是“直接报价,价高者得。”而与日本企业交易IP,价格并不是谈判博弈中的决定性因素,日本人更看重合作企业的资质以及对它作品购买后的改编理念,有的日本企业甚至要求先看到剧本或者大纲,通过后再签授权合同。
针对中日IP交易的差异和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JC FORWARD的 CEO分部悠介在沙龙中分析了四点原因:
第一,日本和中国思考方式不同。日本人比中国人更注重事情的细节,并且更倾向做好安排。由于这种差异,在中日进行版权交易,日方会决定好各种事情,中方很多时候无法按照日方的内容实现,导致最终失败。日方有时明明知道与中国习惯不一样,还是硬要按照日本的做法。
第二,中日文化产业结构不同。在中国,电视剧、动画片等的主流载体都是网络,中国人喜欢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观看影视作品,这样的现象同样体现在游戏、电影市场。与中国相比日本还是习惯在家里用电视、游戏机等。另外,在日本,出版社拥有漫画的版权,制造委员会拥有动画的版权,以此为基础进行授权,但漫画被改编成动画之后的权利归属、以及制造委员会内部的专利归属关系很难分清,相比较之下,中国的权利归属关系简单很多。
第三,作品创造方式的不同。日本在进行动画漫画的正式制造之前,导演会在脑中构思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作品蓝图后再进入制造的工序,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内容不会呈现大幅度的增加;关于制造程序,日本团队众多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完成制造。而中国的导演不熟悉日本的动画制作工序,进入实质的制造阶段,会进行一些大幅度修改。
第四,法律制度不同。中国随时需要提供对方版权证明,但是日本没有直接证明版权的制度,中日双方合作时经常会在这个事情上发生问题。
中日两版《追捕》电影海报
其次,引进的日本IP改编也存在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如何把引进的IP本地化。事实上,近几年日本IP被引入中国改编成影视剧后,口碑方面却不如人意。如国产电视剧 《深夜食堂》自今夏播出以来,遭遇几乎一边倒的差评。剧中黄磊饰演的店主穿着日式服装,在小居酒屋中一口一句“料理”地招待中国吃客,让观众直呼如此生搬硬套“太尴尬”。根据日本小说《涉过愤怒的河》改编的电影《追捕》11月24日上映后在豆瓣首日评分仅5.5分,随后跌至4.8分。票房方面,像《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夏天19岁的肖像》票房更是只有近千万元。
如何避免中日双方的“水土不服”?
针对IP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分部悠介建议“哪些事情可以提前安排,哪些事情不需要提前安排,中日应该互相理解事先沟通。”他还认为,中日双方应该在前期双方制造团队可进行反复协商、对内容进行深刻的探讨。
针对IP引入后“水土不服”的问题,讲好故事是关键。“不管改编哪国的小说,关键是如何讲述故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此前曾表示,在改编时一定要对故事本身进行很好的本土化处理,“这也是国际电影创作上通用的办法,只有讲好本土化的故事,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显然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注意到了这个问题,STUDIO4℃董事长兼总经理田中荣子在本次沙龙上直言:“今后我们想跟中国更多的企业一起开发动漫的内容。”STUDIO4℃认为中国人最关心美食、儿童和冒险,于是为迎合中国消费者STUDIO4℃制作了展现北京美食文化的作品《战队英雄》和以儿童冒险为主题的动画,希望寻求更多合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主编:成琪
记者:刘园香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编辑:张晶雪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
微信公众号ID :cewenhua